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,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哪些

优米小屋 0

端午节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,而端午节无疑是其中最受重视的一个,它的节日气氛十分浓厚,与春节等节日相比也不逊色。每到五月初五,中国各地就开始准备,街上出现街头卖粽子的货车,商店里摆满了端午节的商品,人们还提前买好粽叶、糯米、大枣等,准备好包粽子,迎接端午。  

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,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哪些

端午节从驱除毒害、辟邪的节令习俗,衍生出丰富多彩的祭祀、游艺等民间活动,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,端午节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。您对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有什么了解?  

一、端午节的起源  

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。仲夏端午,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,是龙飞天的日子,即如《易经·乾卦》第五爻的爻辞曰:“飞龙在天”。端午日龙星既“得中”又“得正”,乃大吉大利之象。  

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,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  

总的来说,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“龙升天”吉日祭龙祖,注入夏季时令“祛病防疫"风尚,把端午视为“恶月恶日”起于北方中原,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。  

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、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,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;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,节俗内容丰富。  

二、端午节的习俗  

“赛龙舟”和“吃粽子”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,这两大礼俗自古就在中国流传至今。  

1、赛龙舟  

赛龙舟是我过南方地区端午节习俗之一,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,在中国南部地区很常见,在靠近河湖的北方城市,赛龙舟也有,但大多数都是以旱龙舟的形式。  

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有祭曹娥、祭屈原、祭水神、祭龙等祭祀活动,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  

赛龙发展至今,已成为一项赛事活动。相继传入日本、越南、英国等国,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官方比赛项目。  

2、吃粽子  

端午节吃粽子,是节日的习俗之一。粽子是粽子的一种,粽子也叫粽子,是粽子的一种。是逢年过节祭祀上帝的一种贡品,作为祭祀上帝的一种仪式,是一种古老的习俗。粽子最早作为贡品用于端午节祭祖;到晋代时,粽子已流行全国,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。晋周的《风土记》说:“仲夏端午节,黄昏时分,黄昏时分。将糯米包入糯米中(茭白叶),做成牛角状,称为"角黍";将糯米装在竹筒里,烤熟,称为"筒粽"。  

糯米、糯米的馅以及糯米的箬叶(或糯米叶)等。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子形成了南北两个不同的风味;从口味上看,粽子分为咸粽和甜粽两种。  

“端午节吃粽子”的习俗,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,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,并传到了朝鲜、日本和东南亚各国。  

3、佩香囊  
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,佩香囊。通常在香囊中填入一些具有芳香性开窍的中草药,具有清香、驱虫、防瘟疫和防病作用。  

端午节小孩子佩带香囊,不仅有避邪驱瘟的作用,而且有装饰的襟头。芳香囊中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弦扣成索,制成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。  

4、悬艾叶  

端午节时,艾叶悬于堂中,剪成艾力虎形或将艾叶为小剪贴,贴以艾叶,妇人争戴之,使僻邪驱瘴。以菖蒲作剑,插在门帘上,有驱魔鬼的神效。端午节时,家家户户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瓣、龙船花等做成人形的人艾人、艾虎,做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。  

俗话说:“清明柳枝,端午柳枝”。人们把艾草、菖蒲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家里都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在门眉上,挂在堂上。  

5、点雄黄  

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点雄黄,祝福孩子如意吉祥。长者在孩子前额上抹的雄黄,有一些是圆的,有一点。有些长者还会在孩子的前额写上“王”字。写字这王子,犹如虎头上的王字,虎虎生威。一是借雄黄驱邪,二是借猛虎驱邪。  

端午节这天,家长会把雄黄石拿来磨成粉末,放在碗里。再加入白酒,制成雄黄酒,涂于幼童耳、鼻、脑门、手腕及脚腕等部位。起初,许多孩子不愿意抹,比较抗拒。家长会告诉他们:端午节抹上雄黄酒,能使蚊子、蛇、蝎子、蜈蚣、壁虎、蜘蛛等,能使孩子们健康平安,是吉祥如意的事。  

此外,中国各地也有许多端午节的习俗,这正是端午节的魅力所在,仅凭一、两篇文章无法介绍完,这就是端午节的文化底蕴。然而,随着当今经济的发展,社会的进步,人们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,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低,许多端午节的习俗已不复存在。作为宝贵的历史财富,端午节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,又要发扬中国的传统节日,如“斗草”、“射柳”等娱乐活动,既要丰富我们的生活,又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。所以,对于端午节的习俗,我们要努力做到“百花齐放”,避免“一枝独秀”,这样才能保证端午节的习俗生生不息。

标签: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